首页 >> 评建动态 >> 正文

艺术大讲堂第52期——多维的世界能否看见

作者:孙梦婷 时间:2022-12-03 点击数:

为关注学生未来职业发展,端正就业态度,提高行业竞争力,12月1日下午,由艺术与传媒学院举办的艺术大讲堂系列讲座在鸿博楼J1教室进行。本次邀请到了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、佳能十佳摄影师王翮先生为艺术与传媒学院2019级摄影专业毕业生及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多维的世界能否看见”的主题讲座。

王翮,原武汉媒体摄影记者,现为独立摄影师。曾获得第八届华赛非突发类组照银奖、第十届华赛自然环保类单幅金奖、2013年佳能十佳摄影师,多次获得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奖项;2015国家地理中国区地方类银奖、2017年Getty年度图片亚太区特写类三等奖等。在讲座中,王翮主要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摄影作品及作品背后的创作故事。

在作品《4746公里8次换乘 春运最远的回家路》讲述23岁的西部计划志愿者田碧芳,从新疆博尔塔拉到湖北山里过年的回家路。这条回家路途经五个省份,需换乘八次,总长4746公里。王翮陪伴田碧芳全程,共耗时83小时。该作品也让王翮收获了自己人生第一个POYi全球年度新闻图片专题类铜奖。在作品《你是我的眼》中,记录导盲犬雷诺“工作的一天”,拍摄题材贴近生活,科普导盲犬相关的知识,呼吁大家对视障人士给予更多的包容与关爱。在作品《银发校长的坚守》中,王翮前往了黔东南太平营乡芭蕉村,真实记录了当地留守儿童的上学环境,该系列作品一经发布,便引发了社会爱心人士的广泛关注,当地留守儿童的上学环境也得到了改善。他认为,纪实摄影是直接的、单纯的、静态的记录摄影,客观地反映出时代的社会景象。既是反映现在,又是为未来做记录,它记录了人与人的关系、人与社会的关系、人与自然的关系,并通过照相机真实地记录了时代及复杂的社会,恰如其分地抓住本质,产生广泛的影响。

讲座最后,王翮总结道,“历史是在发展中的,对于一名摄影师,为人民留影、为百姓写真,听起来仿佛需要寻找、抓住宏大的题材,但往往真实情感的表达、琐碎的生活片段所给予你的会更多。”同时,他对艺术与传媒学院摄影专业毕业生表达了殷切期待,鼓励大家一定要从生活点滴出发,喜欢拍照就要坚持拍照,因为拍照,也是对自我的观照。

版权所有:湖北商贸学院评建办 电话:027-87786859

地址: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街 632号 邮编:430079